找到相关内容19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基本心态的探讨

    极微细,只是吾人未能察觉罢了。所以一有境界现前,则如山洪爆发,自我不能把持,执以为真,任何人的劝解,你都会曲解、排斥,甚至自圆其说,无法接受;于是,身心陷入魔境,直至有一天,成为魔子魔孙而仍不自知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4268848.html
  • 杨州高旻寺参学去来

    ×××××××  禅,是要我们直接面对这个世界、面对自我、面对生命、面对一切的一切,就如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,面对自我,寻求超升那一时期的心境,他有一份下畏任何魔境所侵扰的决心,遇到窘迫的状况时,更能...

    释性演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63269402.html
  • 5月2日 农历四月初八 恭逢释迦牟尼佛圣诞

    先在一棵菩提树下,用草铺成了一个座位,太子即在座位上静坐。他发出坚强的誓愿:我不成正觉,誓不起此座(佛经称此座为金刚座)。过了第七日深夜,传说太子当时在禅定中现出魔境,即魔王波旬派遣魔女来诱惑他,发动...

    佚名

    |圣诞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5/07353077077.html
  • 不要修佛修成魔——超感人篇

    真是修行人不见世间过。你若有对与错的知见,自己的心就先着了魔,进入了魔境。要知道就是真有外边的魔,也没什么可怕,应把魔当成帮助你成佛的善知识。当年释迦牟尼佛作忍辱仙人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时,无我相、无人相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3378869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体认三界火宅 (3)

    微细,不是我们一般人能够体会的,要修到想阴灭了,修行修到色、受、想这三魔境没有了,妄想心没有了,才能进去观这个行阴法尘。实际上行阴就是这样,一刹那之间,有900个法尘会现起,可以用你的智慧去观它,你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41679282.html
  • 护法养成教育

    得失,应该要明辨是非人我。   十大碍行第十七 [念佛直指卷下]   详夫一心平等,体性无亏,众生谁缠绵于业识之中,靡不有出尘之志,方欲究道,魔境先彰。一事亏心,万善俱失。成小败广,得者还稀。况乎...

    如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364979640.html
  • 学佛-婚姻-家庭-性的误区

    是修行。 有智慧,才能让我们心理平衡、情绪不波动;定慧兼修,才能得到真正大解脱。 随缘而不染着,《华严经·普贤行愿品》云:“于诸惑业及魔境,世间道中得解脱;犹如莲花不着水,亦如日月不着空。” 对一般学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372879673.html
  • 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⑷

    梦到释迦牟尼佛或观世音菩萨,那是魔境,绝不可靠。鬼神都能现菩萨相来扰乱你的道业,鬼像个鬼你知道对治,以前我跟大家讲过当头棒、脑后针,因为你拜佛念经都只求个圣境,它就给你现了,香上现花或者屋子里头现奇异香,乃至于现出天人散花,这是魔境,不是圣境。三业清净了,就是没有光、没有花,没有什么境界相,只要三业清净,也容易成道。发大心的人就是发了菩提心,要行菩萨道,我们举个例子说,我发了大心要建道场,希望佛...

    梦参法师

    占察|地藏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2223221357.html
  • 学佛?学魔?

    。其实一般高谈神通感应者其能力极少超过佛陀于楞严经所开示50阴魔的最初色阴十魔境呢!   因此充份研讨学佛的真正目的及学佛的基本观念是必须的,否则,自己沦为佛陀所言之“外道种性”才是冤枉呢?   ...的。戒律对于佛教徒的功能,就好像是战场的御敌工事。若不把五戒十善修好,就没有佛教徒的气质;且不持戒而修禅定,更会落入魔境。   (二)定学:定又名禅定。是收心摄心而使心力集中不受外境动摇的工夫。这...

    诺那华藏精舍编辑室

    |学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2245281551.html
  • 宝藏论

    不观其微。不观其微者、即内兴恶见。不观其离者、即外起风尘。外起风尘故、外为魔境所乱。    内兴恶见故、内为邪见所惑。既内外缘生、真一宗隐。是以迷离妄染者、所谓凡夫。    迷染妄离者、所谓二乘。达...以不了微故、即内有所思。不了离故、即外有所依。外有所依故即贪、内有所思故即缘。缘贪既起、遂为魔境所使、昼夜煌煌、无有暂止、具受尘劳、故名为苦。    何谓为乐。为了微故、即内无所思。为了离故、即外无所...

    长安沙门释僧肇著

    |宝藏论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8/0758325123.html